村网通总站 广店村 466712.nync.com 欢迎您!
历史名县方城!
方城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中华曾氏祖根地、法圣张释之故里、使圣张骞封侯地。如今的方城也是荣誉等身,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又先后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三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但十几年前的方城远没有现在风光。“东关没水,西关停电,财政局没钱,粮食局没面”,幽默的老方城人还将诸般尴尬编成了“段子”。
时光荏苒,现在的方城县让人刮目相看:看外表,白天绿荫满城,晚上花灯璀璨;看数据,县域经济在增强、城市形象在提升、百姓生活在改善。方城像一匹黑马,在南阳市各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多项指标名列前茅。但方城也没有变: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仍是绕不开的“三座大山”。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面对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方城县如何落笔作答?
党建破题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券桥镇三间房村是个没有自然村的“光杆”行政村,其中缘由,让人啼笑皆非。该村原也是自然村,由于村里长期没有“主心骨”,人心涣散,村组事务处处受阻,百姓层层信访,成了当地有名的信访专业村、省定贫困村。邻庄的村民不愿与之为伍,将其踢出了“群”。
“村里近10年没有村支书,眼看着别的村路修了,房盖了,只有我们这道路坑洼不平,环境差得连镇上卖馍的都不愿意来。”村民杜国路说。
2018年年初,方城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女支书王凤玲领回了“十佳党支部”的牌子。这是10年来,三间房村拿到的第一个荣誉。
“这个荣誉是我们村用两年的阵痛换来的。”王凤玲告诉记者,2017年她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结束了该村近10年没有“领头羊”的局面。
做村支书难,一根针头顶千条线;做女村支书更难,柔弱的肩膀要能扛得起大事小情;而做一个软弱涣散村的女村支书难上加难,上任俩月王凤玲瘦了17斤,偷偷掉了多少泪,她已经记不清了。
上任之初,王凤玲带着村里19个党员立下规矩:集体事务四议论两公开,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村“两委”班子换届,群众投票投谁是谁,改变原来事事党员干部关起门来定的恶习。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称得出党员干部几斤几两。”王凤玲说,去年4月,村里争取到交通扶贫项目改扩建村里道路,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动员,遇到人去外地打工,他们开车几百里到外地逐人解释,一个个钉子户理通气顺。
如今,昔日荒废的坑塘成了文化广场,崭新的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遇上烦心事,党群服务中心随时有党员干部“恭候”。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5月,方城县召开誓师大会,今年要全县脱贫,三间房村也要让最后25户贫困户“摘帽”。
“我们已经跟云阳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村里建设粮仓,发展粮食深加工,让老百姓的粮不但能销得出去,还要提高附加值。”王凤玲告诉记者,她理解的乡村振兴就是兜里有钱、住得舒坦、行得顺当。下一步主要任务是发展产业,让村民有稳定致富渠道。她自己身先士卒种了30亩黄花菜,准备试种成功后向全村推广。
三间房村只是方城县大力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像三间房一样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方城县过筛子般筛出了56个,软硬件投入不足、“两委”班子待遇低、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差……一系列问题在排查中暴露出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认为,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小细胞,激活了基层组织,乡村振兴才有不竭的动力。从强健基层党组织开始,方城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多管齐下:配强村“两委”班子,投入5000万元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村“两委”班子待遇,压实县乡村三级党建责任,使基层党组织成了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特别是自2014年起,褚清黎每年都要为全县557个村的村支书们上3到4次党课,在方城被称为“三级干部大会”。从第一次提出“我当支书干什么?”到县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产业发展方向,虚实结合,效果竟然超乎预期。
“原本以为是给压力,后来发现更多的是关心、是指导,不知不觉做一个村支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噌噌地往上蹿。”王凤玲说。
三间房村后来居上,让邻村有了压力,自己更是如履薄冰。“每年全县三级干部会都要评优评先,镇上37个村每半年相互交流切磋一次,谁都不敢松懈。”王凤玲感叹,当村干部十多年来,从来没像现在危机感这么重过,也从未像现在一样觉得干劲十足。
产业振兴抓住土地流转金钥匙
党建引领是个宝,发展产业出实招,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明星镇”二郎庙镇的变化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万亩花海”已经成了二郎庙的代名词。
论吃旅游饭,二郎庙镇有足够的资本。该镇距离方城县城大约15公里,毗邻大乘山,境内有南水北调最佳观景地垭口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望花湖、中原名寺之一普严禅寺,山美水甜,历史深厚。
可让农民真正吃上旅游饭谈何容易?想要实现万亩花海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面积土地做支撑,然而对于花海所处的田楼村的村民来说,地肥离城又近,种两季庄稼蔬菜再到县城里打个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没人愿意折腾,土地流转进程缓慢。
综合二郎庙镇的资源优势,县里将该镇定位为:打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南阳北大门的“会客厅”。他们邀请来自上海的专业团队对望花湖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把万亩花海作为景区的核心景观,并在18天内完成了周边10公里道路的改扩建工程。这一系列事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美好远景,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就顺理成章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目前的二郎庙镇的夜晚比白天更加精彩。“白天赏花,晚上看灯光秀,高峰的时候每天能接待1万余人。”2015年回乡创业的尚宏阳开心地说。他在这里发展了4000余亩花田,仲夏之夜,来自南阳市、社旗县等周边的群众纷纷开车来花海纳凉、休闲,已经成为方城和南阳一景。
“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如同无本之源。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土地‘三权分置’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钥匙’,山变田,田变园,资源变资本,农民变工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郎庙的乡村振兴就是要依托这样的青山绿水。”二郎庙镇镇长李桂云说。
以土地“三权分置”为突破口,方城县为乡村产业振兴精准把脉,结合每个乡镇不同的资源优势,推进农业规模化、规模示范化、示范特色化、特色工业化、工业链条化“五化联动”,把田间地头变成工业的第一车间,将三产有机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如今,方城的乡镇纷纷绘出了山水田园综合体的蓝图;凭借七峰山、七十二潭的景区优势,拐河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持续打造黄金梨的品牌,博望镇声名远扬;对传统柞蚕养殖产业的延伸升级,四里店乡找到了产业支撑……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振兴之路在方城徐徐延伸。
树文明乡风腰包要鼓精神要富
党建是抓手,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树文明乡风则是腰包鼓起来以后如何解决精神层面富起来的有力武器。
“郑伦给婆婆买衣服了,俩人还开始说话了!”连日来,郑伦和公公婆婆和好的事情在小史店镇傅老庄村引来街谈巷议。
说起以前的郑伦,村里人都摇头,因为婆媳关系不和,高中毕业、知书识礼的她竟成了远近闻名的“恶媳妇”:与婆家人经常发生冲突。从一开始小吵小闹,到动手打架伤人,最后竟然把公公饲养的猪娃给下药毒死。
“光去年镇上派出所都出警了4次,亲戚邻居去调解过无数次,起不了多大作用。”该村党支部书记魏金远提起此事也曾很闹心。
魏金远告诉记者,郑伦与公婆之间并无很深仇怨,只是因为受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不同,小摩擦长年累月憋在心里变成了怨气,难以化解。而在村里,因婆媳矛盾、赡养父母等问题出现的冲突屡见不鲜,村干部左支右绌。这让当了18年村支书的他经常夜不能寐,总觉得村里缺了点啥。
对于傅老庄来说,村容村貌大改观,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等各种基础设施配套了,蔬菜大棚、裕丹参种植也红红火火,群众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还缺点啥哩?
今年年初县委书记的一堂党课让老魏茅塞顿开,“褚书记说要让老百姓充分享受乡村振兴的红利,就要为百姓建设一个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的新农村。傅老庄缺的就是文化。”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魂。经过对村里各种矛盾的排查和分析,今年5月傅老庄开始从孝老敬亲文化着手,与信阳市息县弯柳树村结成了联建对子,学习对方开展“道德讲堂”的经验,在村里开设“德孝文化讲堂”。
“第一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听的,第二次听老师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觉得自己从没对父母心存感恩,有些心虚,第三次我就不想去了。”郑伦说,“德孝文化讲堂”让她开始学着反省自己,她没想到,魏金远把讲师请到了她的家里,两次一对一的辅导,郑伦说自己像是从噩梦中一下子清醒了。“当我开始放下怨恨去学会感恩的时候,我才发现生活如此美好。”
随后,郑伦向邻居表达自己的歉意,还当众主动给公公婆婆认错,悉心照料他们的生活,完成了从“恶媳”到“孝媳”的嬗变。
目前,类似于傅老庄这样的“德孝文化讲堂”正在方城县全面推广。村里开展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文艺团、宣讲团,建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开展政策礼仪教育,评比家庭环境卫生,引导广大群众培养乐善好施、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道德情操,已经在方城广大乡村随处可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方城,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实干的方城人正朝着推动乡村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会变成鲜活的现实。